再见

时光荏苒

哎,又毕业了,算上考研二战整整求学20年(6+3+3+4+1+3)了,经历了 5 次毕业,时间过的是真快啊,我还能翻到 3 年前报道时写的博客呢,那已经是1000多天以前了。

https://w-gx.github.io/2020/09/11/2020-09/%E6%8A%A5%E9%81%93/

image-20230630002611733

本科时期我是标准宅男,每天宅在宿舍打游戏,大学的培养方式和高中又不一样,同学们之间不需要每天朝夕相处了,性格上使我具有天然的交友劣势。

我一直比较喜欢高中时期的同学们,还记得毕业时也是通宵,先 KTV,再网吧。我只记得和我有关的细节,比如 “源” 同学带我唱日不落🤣。转眼间高中毕业快 10 年了,其实挺想念 “源” 同学 和 “昊” 同学等人的,但是我们之间不聊天至少得有个 3 5 年了。可怕啊,生活上没有交集,对同学们的印象和情感就停留在毕业的那一刻了,我的性格确实不擅长维系感情。

研究生的生活和高中一样,需要每天在一起假装学习。我比较喜欢这样的相处模式,可以有很多时间聊天。

转眼间同学们又要各奔东西了,这三年的时光历历在目,研一刚来在大水池和导师见面,导师在我们这一届招了7个男生,希望我们能够努力推进项目,奈何我们真不争气,让老师失望了😂。

研究生期间做的第一个选择是选组,小刘同学说感觉小红师姐不错,我相信小刘同学的感觉,跟着选了小红师姐,我这个人在做选择的时候其实是信命的,当时也觉得选组似乎没有那么重要。但回头看来,组存在的真正意义是选择朋友,同一小组的人总是更容易熟悉一些。

研一时期是最没有地位的,负责承担实验室的大部分任务和周会挨批工作。在这期间是我看文献最认真的时期,我熟悉的第一篇论文是一个做低照度图像增强的,我还翻译了全文还写了博客记录,看他的有些公式似乎也不是很复杂,我就尝试复现了一下,并且在组会上汇报了。我还给梁师兄展示了一下浮现出来的代码的增强效果,有的图还行,有的图不行。这时候师兄说了句“可以挑”,简单的三个字其实已经说出了如今大部分学术论文的本质,只是当时的我还没有完全领会,可能是作者讲故事的能力太好了吧,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,并且公式很神奇。随着文献看的越来越多,代码写的越来越多,渐渐的我明白了这些论文到底在做什么——在做生意😏。于是我发现做一个真正有用、有意义的算法其实很难,做一些无用的算法很难让我有兴趣,不容易获得自我认同,还不如本科期间写一个小软件,起码知道自己做的东西能用来干什么,再加上我们这届不要求发表小论文,所以“水论文”的动力也渐渐丧失了。说到这里就得感谢师姐帮我在毕业论文的作者简历上加了两行字,避免空空的不好看😄。

没想到读研还能在自己实验室遇到本科校友,柳兄是实验室的传奇人物,只需要努力一个学期就顺利毕业,当时觉得他毕业论文的算法可真垃圾,就是疯狂缝合,取其精华,合成糟粕。可是轮到自己毕业了,才发现自己论文的算法还不如人家柳兄呢,太水了。从他身上还能深刻领会到一个道理,在时代、历史面前,个人的努力真是太微不足道了,明明大家都是差不多的研究生,2年前和2年后的就业差距就这么大。于是我更信命了。

研究生期间最直击灵魂的问题就是“这周干啥了?”,不过这问题的杀伤力可能对不同性格的人有所不同,像是我和文文姐似乎比较烦写周报。

得益于我们这届的同学们单身人士特别多,所以干饭很团结,三年来每天都是成群结队去吃饭,这个吃饭团队规模是实验室最大的了,以前没有,以后估计也不会有😂。

6_1688056755_hd

正如付老师在散伙饭上说的一样,这些人很难再聚齐了,人生就是这样,来了一批,走了一批。

一想到毕业之后大家就各奔东西了,总是有些不舍,于是我尝试挽留文文姐😉。恰巧女朋友的工作单位还在招人,工作强度不大,挺躺平的;又恰巧文文姐还没有工作;文文姐如果去了那里简直是满足了各方利益需求,我在这个城市挽留住了一个熟人,女朋友在工作单位也有了“熟人”,文文姐成功就业。奈何这里不是她“熟悉”的地方,如果是我,我应该也会走。

27号领了毕业证书,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彻底画上了句号。做着一些和平常差不多的事,帮竣博哥领了毕业证,和文文姐闲聊着普通的话题,不经意之间,这就是最后一次了。

最后,愿友谊地久天长,祝愿大家都有美好未来!

5_1688056691_hd